党史学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问题研究

期次:第10期    作者:化工与安全学院  杜金双   查看:100

进入新时代,高校要牢牢把握思政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日常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模范人物,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必须与历史虚无主义作坚决斗争。 长期以来,一方面西方一些国家和平演变中国的企图,分裂中国的行为从未间断;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在国内外悄然发生,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渗透更加肆无忌惮。 一些敌对势力有意夸大中国共产党的失误和挫折, 抹黑和歪曲党的历史,诋毁革命先辈,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等等, 这些给党史蒙上历史虚无主义的 “阴云”。 当代大学生多为“95 后”“00 后”,个性特征鲜明, 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为独立。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智形塑的重要时期,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意义重大。 因此,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我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主流本质,对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能够作出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 对党的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能够客观地看待失误和挫折, 不歪曲历史,不贬低成就与发展,能够做到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坚决斗争。

(二)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理想信念就像明灯为中国共产党人照亮前进的路。青年时期是创新精神和担当精神格外突出的时期,青年群体要勇于肩负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仍风华正茂,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努力奋斗和坚定拥护。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群体,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用奋斗和奉献书写青春的精彩华章。 因此,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所需、国家所盼。 学习百年党史中涌现出的无数时代楷模,有助于大学生从青年时期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信念,坚定跟党走。 同时把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地深度融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政治自觉,提升学党史、跟党走、感党恩的教育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三)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民族的自信。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尝试了很多方案来拯救中国,但是探索的道路并没有引领中国走出苦难。 十月革命后,国人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开始探索新的道路。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应该如何发展,面对这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命题,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重复过去的老路,也没有盲目选择其他国家的发展思路,而是学习先进思想,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自豪感。

二、党史学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问题探析

(一)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认识存在局限性

据了解, 我校有些学生对目前开设的“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这些课程不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和实用的技能, 对今后就业也起不到直接作用,这就导致了他们对思政类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较低,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对党史学习教育存在应付和流于形式的情况。 甚至个别学生对思政类课程较为排斥,出现逃课现象。 此外,作为理工科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哲学等内容,导致历史知识匮乏, 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唯物史观,进入大学阶段,思政类课程集中在大一两个学期,对历史的学习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缺乏持续性。 因此,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较大挑战。

(二)网络信息的干扰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的一代,可以说是原著网民,而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传播不健康内容,大搞封建迷信和网络诈骗。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塑造时期,而且具有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特点,但是缺乏思辨能力和抵制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 导致错误的认知和偏执的行为。如果任由不法信息泛滥,势必对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干扰和阻碍,甚至让大学生形成错误的政治观点和行为倾向,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不利于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和使命的实现。

(三)应试教育思维的固化影响

在应试教育思维影响下,大学生在学习党史课程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顺利通过该科目考试,或者如何考出理想的分数,把党史学习教育等同于一门普通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以分数为目的, 机械地背诵和记忆,没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和目标。 在其背景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容易出现三种不良后果:一是学习方式简单机械, 课堂以教师说教和填鸭式灌输为主,学生课堂参与率低,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党史学习教育缺乏持续性,一旦思政类课程考试结束,离开学业压力,学生往往将此类学科束之高阁, 不再自主开展学习,课堂学过的知识随着时间流逝,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将越来越少;三是第二课堂虽然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受应试思维影响,大部分学生只选择参加能取得学分的活动,一些没有学分的党史学习教育集体活动参加积极性不高,参加活动只是为了获得学分, 导致有的活动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教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 开展思政课的教师包含思政课程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等。 在具体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及一切可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时机,带领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权威书籍,教育学生全面深刻领悟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为确保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系统性和持续性,教师自我学习是前提,教师本身要学深、悟透,真懂、真信,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对党对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系统规划各类教材,将党史学习教育划分成若干单元,组织学生定期学习,定期总结研讨,谈感想、话心得、论体会,并利用班会时间与同学分享党史故事。 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辟如“党史百年天天读”等专题栏目,定期推送党史故事,确保师生共读学习;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多媒体、微博、微信、QQ 等途经,将百年党史涌现出的英雄事迹、模范人物通过影视、声音、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从而自觉接受党史教育和熏陶,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政治认同感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的主体, 相关部门及高校要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开展系列教育,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一方面大学生认真系统学习思政课程,扎实学好党史专业知识,在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坚决同一切抹黑、歪曲中国共产党史的不法行为作斗争。 另一方面动员学生依托第二课堂,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 如观看红色电影,以中国共产党的四个历史时期为轴线,精心选择四个历史时期的经典影片,组织学生参加红色电影展播,通过直观学习和感受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号召学生积极参加红歌传唱和线上接力云拉歌活动,开展诗歌朗诵大赛、对话百年党史等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 通过动员学生自己组织系列活动,激发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增进对党的感情。

(三)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育,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就目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而言,亟需突破思政教育过多依赖教材、教师、教室的传统做法,打破应试教育思维的桎梏。 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一是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史馆等教育资源,挖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如当地的革命博物馆等,结合日常开展的主题党日和主题团日活动,精心设置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教育环节,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生动;二是在每年节庆和纪念日到来前, 用心设置教育环节和内容,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 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此确保教育内容更容易入脑入心; 三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 是前提, 落脚点在于实践, 想要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立足学生专业技能, 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中去, 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磨炼大学生坚强意志, 提升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实践中走深走实。